量子力学与意识

2022-12-21

一些学习笔记。看了一篇从科学发展切入的哲学史,对哲学和科学有了一些新的认识,重要的是“是什么?”吗,no,重要的是我们如何看待这个世界。在决定论以及经典物理之前的哲学真是非常的放飞自我,但这之后的哲学也极其的精彩,所以从量子力学开始,哲学又是一个新的时代。

对于任何一个接受过现代教育的人,都潜移默化接受了经典力学对空间的描述即“实在性”,当我不凝望月亮时,月亮还在那里,当人类衰退之后,它依然在那里。月亮是客观的,独立的,这就是实在性。它作为一种物理模型是绝对的,冰冷的,浪漫的。 首我先在经典力学中不但是机械运动,还包括热运动,电磁运动,化学,生物学等等,它们都遵循着一套简单到不可思议的定律:它不随时间变化,是永恒的,不随空间变化,是普适的,精准预言一切运动,是完美的。

但是问题就在于,如果真的有一种不依赖于观察者的客观实在,我们又是如何可能知道经验之外的超验的客体呢?

康德说 知性为自然立法。这种无法被我们经验感知并被理性加工的,我们永远不可能对它产生任何知识。这就是那个永远处于彼岸的“物自体”。它是形而上学式的终极存在,但是是不可知的。

随着量子力学和相对论的问世,其中对波函数持有认识论诠释的,一般而言都是反实在论或非实在论的。它们之间又略有不同。玻尔认为,没有被观察的事物,其“真实状态”毫无意义。

对此一般的看法是,玻尔是一个鲜明的实证主义者,但是玻尔本人对此坚决否认,他说,他并不否认实在,而只是认为,实在就是它所表现给我们的那些东西。冯诺依曼事实上是一个二元论者,他既承认客观实在的存在,同时又认为主观意识是独立于客观实在的东西,并且主观意识甚至可以使客观实在坍缩。与之对立的,多世界理论是一种极致的实在论理论,它把希尔伯特空间中的巨大的波函数看作是实在的,它的每一个叠加态都真实存在。

而多意识理论则进一步引申,它把意识引入到物理理论中,认为物理状态决定了意识状态,然而基于意识本身的定义,只有那些确定的意识态才能成为真正的意识,因而意识反过来决定了观察物理状态的视角(偏好基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