猪排饭恋爱学
花束般的恋爱里,最喜欢的一个场景是,「君ら音楽好きじゃないの?」你们不喜欢音乐么,音乐不是单声道,而是双声道。用耳机听,左耳和右耳的声音是不一样的。只戴一只耳机听的话,那就是另一首歌。对着每人一个耳机的情侣说道。
ʕ•ᴥ•ʔ Wired for anything
花束般的恋爱里,最喜欢的一个场景是,「君ら音楽好きじゃないの?」你们不喜欢音乐么,音乐不是单声道,而是双声道。用耳机听,左耳和右耳的声音是不一样的。只戴一只耳机听的话,那就是另一首歌。对着每人一个耳机的情侣说道。
关于量子力学,你和我,以及世界的变化。 当年,牛顿发现只要给定小球一个力,那么物体就会朝着力的方向运动,只要我们能精确把握力的大小和方向,就能通过基本的受力分析,知道物体将会运动到哪里。在真空中,没有摩擦力时,方向和力 两个物理量就能望穿小球的一生。
为什么日语的元素周期表是汉字和片假名混用的呢,比如酸素/ハフニウム,甚至是ヒ素这种由砒素简化而来混用的。 然后发现了这么个喜欢元素的人做的这个网站,详细介绍了每一个元素以及他的汉语和日语,挺有意思的。
一些学习笔记。看了一篇从科学发展切入的哲学史,对哲学和科学有了一些新的认识,重要的是“是什么?”吗,no,重要的是我们如何看待这个世界。在决定论以及经典物理之前的哲学真是非常的放飞自我,但这之后的哲学也极其的精彩,所以从量子力学开始,哲学又是一个新的时代。
死并非生的对立面,而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。
就像是 AlphaGo 横空出世,大众对机器进行学习这件事感到困惑,误以为狗只是在遍历棋谱。现主流的 AI 都是基于向后传播的神经网络,她们是模仿人类大脑,基于神经元(neural)设计的,当她看到一个新样本,会基于自身已有知识进行推断,再和正解进行比较,得出当前认知误差,向后传播更新自身的既有知识(权重(每个神经元连接)),再进行一次新的推断,使得认知误差不断减小,以完成整个学习的过程,这个过程实际上与大脑学习的过程非常相似,不断犯错不断修正,直到我们充分了解,所以她拥有绝对的正当性,她不是 just copy paste。
关于物化,是无视他人个性与尊严,透过社会分工来区分他人。这很难跳脱当今资本主义框架来讨论,作为社会机器高速运转的齿轮,是一定被物化的,性的物化与力量的物化或者别的什么,有好有坏。具体到性的物化,其实每个国家的理解也不尽相同,从小收到思想品德教育的我认为只要是性交易就是性的物化,应该被禁止,当然这只是遵循社会主义纲领的一厢情愿,事实是在很多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物化这个概念被淡化了,包括性的物化,他们并没有禁止卖淫或是处于灰色地带,想必这和自由主义有很大原因。
进行一个语言学思考 忘了谁说的了汉语里是完全不需要“进行”这个动词的,比如很多人喜欢“进行一个”这种用法,这里的“思考”名词变换是完全不必要的。就突然想起日语里也有这种情况,“する”和“行う”,作为汉语使用者,在使用日语时经常喜欢给汉字名词加する变动词,直接使用,有些词日本人也听的懂但确实并不常见,比如和“改修”经常搭配“行う”,进行一个改修,而不是“改修する”。另一方面“修理する”的用法更常见,“研究”“処理”则两种用法都很常见。在日语里“行う”进行 有一种表目的,突出形式,正式的行为的意味在里边,比如“卒業式”毕业典礼,就只能用“行う”。但总的来说直接使用动词,或者动词变名词成为(进行+名词)都是非常普遍的用法。回到汉语里也感觉进行 XXX 有一种突出过程而不是结果的意味在里边。
如何搭建一个 Gopher 服务器 ? 不是 Golang 的 Gopher 啦
Python 入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