对我而言,摄影从来不是一种技能,他只是一种表达的手段,所以我其实不太关心如何使用某种技巧去让照片看上去更漂亮,更具体地说,我觉得自己并不是在记录美,而是在记录情绪以及某种内在的东西。所以,一张照片好看与否其实并没有那么重要,重要的是其所表达的内容的价值。最近发现小红书上流行用大长焦去捕捉城市的局部,所呈现的纹理,结构,规则是美的,这种美很容易被观察,拍摄,理解的。我并不反感这种照片,他们确实是一种风格,他的极致是一种美学但并不是我追求的东西。

摄影者寻求美的本质,因而他们将现实割裂成一个个方方正正的条框,把一些随处可见的事物标榜为新的美学(发现之美),这种美的成像逐渐沦为人的臆想。摄影者“只是在助长公认的有关美的概念”,挑战美的概念才应该是专业摄影师的抱负。摄影师的堕落建立在全民化的美学追求上,当他们被踢出引路人的队列中,要想生存,就必须忠诚地跟随引路人,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,为大众拍出他们想要的照片。全民化的美学追求并没有带来百花齐放般的美学迸发,相反,美正在被一种确定的、同质化的行业标准所代替。
现在的很多人对于“拍出好看的照片”是病态的,是一种狂热的美学消费主义,他们本质上甚至不是在追逐美,而是在寻求某种关注与认同。最典型的案例是旅游,人们对旅行摄影的执念很难说只是为了纪念美。被照出的景象,失去了承接神秘与过去的美学意义,彻底落俗。

当最近我开始频繁的使用28毫米,拍出了一些喜欢的照片,我终于知道了自己在摄影时追求的到底是什么,那是一种从没有过的感觉,你不再是一个遥远的记录者或是旁观者,28毫米需要你走的足够近,进入到社交距离,突破自我与客体的社会界限,进而你记录的就不再只是冰冷的凝视,而是参与另一个人(或物)的必死性、脆弱性、可变性,通过切下这一刻并把它冻结,来见证时间的无情流逝,被拍摄的并不只有客体,还有你自己。